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中心刊物» 第十期201707» 学术研究201707

城市设计与城市双修的两个认知

城市设计与城市双修的两个

段进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学城乡规划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规划落脚点应在城市空间上

城市规划学科与社会、经济、文化、管理等密切相关,在教学当中碰到有些学生非常困惑,在短短的五年中要把社会学、经济学、行为学等内容完全学好,最后才能落到城市规划当中,学习内容繁多,学生觉得压力非常大。需要学那么多的学问,最后还要把它落到城市规划当中并协调起来,是很困难的。这涉及到两个认知的问题,一个是对城市的认知,第二个是对于城乡规划学科的认知。

城市不是某一个单体建筑或者是一个人工产品,所以它不是一个设计图和某一个规划师的理念建造起来的。城市是一个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城市空间发展是有其自身规律的。

有一位教授写了本书叫《空间是机器——建筑组构理论》,它说的非常有道理。空间、城市都是一个人造物,是我们一点点把它造起来的,但是一旦造起来以后,所有的零件是合在一起运转的,所以一旦这个城市形成以后,这个大的系统形成以后,就没有办法说任意造一个零件,这个零件造的不好就不能很好地在城市里面运作。

对于学科教育的问题,大家已经认为城市空间是整个规划学科的主体,但现在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个不好的或者不完整的趋向。我们都在研究其他学科或者跟我们相关的学科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很少有以空间为主体去研究空间本身。

有些同学讲,这个有什么意义呢?是不是也符合国际上的学术潮流呢?国际上是不是走过了这么一个过程呢?因为我长期做空间研究,知道在国外70年代的时候,社会与人文学界经历了一个大的运动叫“空间转向”,以往过多地讲时间和事件,把空间变成了一个标注,而为什么会发生在这个地点,这个地点为什么会造成这个发展,论述的比较少。“空间转向”很快地在各种学科发展方向上产生了很多以空间为主体的研究,在世界上形成了很有影响的一些学派或者一些很有影响的著作。如“空间的权利”就是以空间为主体的,“空间的生产”、还有“空间的消费”、“空间的资本”、“空间的社会逻辑”等等都是从空间出发,来研究对其他学科的反馈,以及空间本身的重要性。

回到规划学科来说,就是要强调在做具体规划的时候,我们把落脚点放在研究这个城市空间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个空间对社会、经济反馈的作用,要研究社会的需求,经济的需求,要研究空间对其他的反馈,去考虑空间的能动性。关于空间本身的研究,我们知道空间不是某一个人决定的,它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够决定的。同样一个空间形成了以后,也是对所有这些相关领域都是有反馈的。

现在规划行业还是这样,进行大量的建筑设计的培训和教育。建筑和城市规划还是有区别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的对象不同,一个是微观的,一个是中观的。二是价值取向不同,建筑设计是特定利益,城市是公共利益。三是建筑设计是设计产品,城乡规划是导控。

城市双修对于生态来说就是拓展生境,合而为一

对待城市和自然的态度有一个发展过程,第一阶段是开发利用,对城市来说是快速扩展,对自然来说是充分的利用和征服自然。第二阶段就是旧城更新,保护利用,对自然来说是敬畏,是积极保护。

现在大家所理解的也就是第二阶段,没有真正进入到第三个阶段,什么叫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就是要有机织补,系统再生,对于生态来说就是拓展生境,合而为一。有机织补,系统再生,拓展生境,合而为一的时候虽然是生态修补,但是这个生态修补不只是为了生态而生态修补,是说生态和城市两者怎么能够创造一个新的生境。

(文章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