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中心刊物» 第二期2016.11» 学术研究

胡越 / 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思考

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思考

胡越

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现状经历了一系列演变过程:传统城市公共空间和内向的大院文化(等级/礼制/监控/管理)日渐消亡以及现代主义技术至上造成的消极空间。现代主义的背景下,个体建筑设计条件(日照间距、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退现、建筑高度、容积率等)间接控制公共空间;与此同时,人口膨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得城市的形态和公共空间都发生了变化,汽车使城市巨大化,同时产生了很多消极的空间和非人的尺度;另外,城市规划决定城市的样貌,而后下分至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工程建设,如此不健全的设计流程也带来了更多弊端;同时,权利运行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决定也占有很高的权重。许多中小城市会模仿例如天安门的尺度,事实上大型的广场空间和轴线,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需要。我们需要反思尺度感的问题,如城市中心的曼哈顿化、CBD,到底是不是一座城市的现代化的需求?

通过卡米洛?西特的著作《CITY PLANNING ACCORDING TO ARTISTIC PRINCIPLES》(以艺术的原则规划城市)以及他的设计,可以印出对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的思考:

1. 当代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评价(与阶层有关)需要做到四个要素:可达性、活力、舒适以及社会性;

2. 主要的问题是:对人的生活的漠视、快速城市化、传统的缺失、专业缺少话语权、和当代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

3. 策略:“普通城市”(个性,历史,中心,规划):城市公共空间是精心设计的,不是被动形成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满足功能需求,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更多的体现人文关怀,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舞台,好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该遵循必要的设计原则。

目前,城市整治更关注于城市的宏伟场面,忽视了原有生活的氛围。对空间和城市生活的漠视需要引起警醒,城市的公共空间应该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城市应该为人服务。

(文章来源:根据2016北京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发言整理,未经作者本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