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中心刊物» 第二期2016.11» 学术研究

孟建民 / 建筑的未来性

建筑的未来性

孟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有人可能会问:什么是“建筑的未来性”?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从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谈起,任何事物在现实世界中都会沿着时间轴形成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这过程中,有些事物发展变化不明显,在一定的时段内甚至觉察不出他的变化。而有些事物的发展变化比较大,有着明显的前后差异。

我们需要再深入地观察与判断,有些事物是依照自身客观发展规律演进的,比如自然事物皆是如此。而对人为事物,比如汽车、建筑、城市的发展衍变都是受到人为主观思想影响而演进的。那么对这种受到人的主观影响而形成的未来结果,才可称之为这种事物具有“未来性”。

让我们再来解读与定义一下事物的“未来”与“未来性”。通过对“事物未来性”的理解与认识,可以认为“人”是“未来性”的关键要素,没有人的主观因素之影响,就谈不上“事物的未来性”,那只能是事物的一种未来状态。因此,“事物的未来性”既激发人类应站在当下思考未来。又可使人类跳到未来,而思考现在,这是“事物的未来性”带给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与方法,思维不仅仅是顺向的,也可以是逆向的,不仅仅是立足现在,也可以是立足未来。

以这种思维方式与方法来判断,建筑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顺着建筑发展,结合当前环境与条件做立足“现在”的建筑设计,这类建筑师占大多数。第二类建筑师着眼于未来,密切关注与应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这类建筑师可以称为具有“未来性思考”的建筑师。

从古到今都有这类建筑师,他们的创作成为建筑史上的宝贵遗产。“未来性建筑”不仅仅是指现在或未来形成的建筑,历史上早已出现过“未来性建筑”,即以往有过重大观念突破与技术突破的建筑,都可称为“未来性建筑”。

早在1914年,意大利建筑师安东尼奥就发表了《未来主义建筑宣言》,他那时主张用新观念、新材料,面向未来进行建筑设计,至今对当代建筑师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其后又有一些具有“未来性思考”的建筑师,创作了一批具有未来主义色彩的建筑作品,如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再比如香港汇丰银行大厦是未来主义重技派的又一个代表性作品,当时是香港面临回归的背景下,产生了建筑需要模块化装卸的意向和需求,整栋建筑都是工厂加工,现场装配,这是那个时期对传统建造工艺的一种重大突破,也是建筑师未来性思考的创作成果。

从过去原始简单的穴居建筑到工艺复杂的哥特式建筑;从静态的石头建筑到充满动态要素的现代建筑;从传统的被动建筑到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的智能化建筑,都能体现动态性的重要,因此,可以说动态性是未来建筑发展的重要方面。

对于未来建筑和城市的探索,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未来城市与建筑,必将会跨入,具有革命性的奇点时代,这个所谓的奇点建筑时代,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人机合一”,当未来世界实现人机合一的时候,一切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到那时候,城市与建筑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将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的;不是人工的,而是智慧的;不是机械的,而是生命的。我们可以大胆畅想一下,奇点建筑将成为人机合一的空间延伸和尺度放大,到那时候,城市与建筑都将不再是一个独立体,而是地球乃至宇宙超巨生命体的细胞和器官!

(文章来源:根据2016北京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发言整理,未经作者本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