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成果展示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英文版由国际水协出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规范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性,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确定的任务和目标,我校作为主编单位之一,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海绵城市研究团队成员作为核心主笔人编写的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第一本国家标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 51345)于2019年8月1日实施。

近日,《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 51345-2018)英文版由国际水协正式出版,出版物信息为:《Assessment Standard for Sponge City Effects》, 2020.06, IWA Publishing, ISBN: 9781789060546 (paperback), ISBN: 9781789060553 (eBook)。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英文版是我国第一部由国际水协出版的国家标准,也是为数不多的我国城市排水领域国家标准外文版出版物之一,是我国城市排水理念和做法自信的重要体现,为国家标准“走出去”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英文版封面

本标准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评价对象为城市建成区。

该标准明确了海绵城市的顶层设计理念、技术方法以及评价指标体系,是排水防涝、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重要遵循。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分为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附录5项内容,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作了规定。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对建筑小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格局管控等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通过抓好具体环节的实施质量,保障整体建设成效;评价内容包括“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其径流体积(海绵体)控制率、路面积水控制与内涝防治、项目实施有效性、自然生态格局管控与城市水体生态岸线保护、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城市热岛效应缓解”,其中“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城市热岛效应缓解”为考察内容,其他为考核内容。《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采取过程资料查阅、实测与模型评估、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阶段的基础资料入手进行评价,不过多增加评价成本和地方工作负担。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围绕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城市内涝、水体黑臭、热岛效应等方面,对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成效进行评价,力图推进“灰绿结合”、“蓝绿融合”等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地,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推进规划、给排水、园林、道路、水利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融合。本标准在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城市健康发展、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将发挥其积极重要作用。

近年来,高精尖创新中心海绵城市研究团队还主编完成了我国第一本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文件——《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联合主编完成我国第一本海绵城市建设国家标准设计图集——《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目前正在主编、参编《海绵城市建设监测标准》等一系列重要国家标准。

该标准获2020年度标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