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中心刊物» 第五期2017.02» 学术研究

快速建设时期是否仍可学习传统做法

  快速建设时期是否仍可学习传统做法

  徐苏宁1、袁牧2、庄宇3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1、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 2、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教授3

  徐苏宁:

  第一,如何看待传统上的慢。我们以现代人的视角回顾过去,必然觉得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很慢,但其实他们也在发展,西方人可能就不像中国人这么急性子。比如圣马可广场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建造,遵从“下一个原则”——下一个设计师必须遵守并保持上一个建筑师风格的协调;再比如高迪的教堂等等,都在这样缓慢的生长过程中取得了秩序。第二,以哈尔滨为例。这个城市从修中国铁路开始,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成为了远东第一大城市,发展速度甚至媲美今天的深圳。现在所有的城市骨架、道路、建筑都是在那三十年里迅速建设起来的。建筑虽然风格各异,但在主体上绝对有秩序。哈尔滨在这三十年里能快速发展,一是有雄厚的资金,二是有大量的技术,即便是参与建设的那些劳工,也有自己的生活区域,有自己的文化氛围,很有秩序。所以所谓一快就会出问题也不绝对,哈尔滨在那个发展时期取得的成就比今天还好,今天反而越着急越出乱子。

  袁牧:

  有篇文章以工业革命为界限把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分成两个阶段,认为几乎所有的差异都可以此界定,快慢也可以此界定。近代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都是工业革命以后,为了应对一系列因“快”而生的问题,针对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而产生的,城市设计也是方法之一。而我们选了最纠结的一个。

  不是因为快就不好,有不同的快法,可以又快又好。就像暴发户突然一天有钱了,就弄了一堆破烂堆自己家里,因为没见过所以也难分好坏,等过了一两辈人才能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我理解这没关系,只要更快更早地明白过来,就能好一点。

  庄宇:

  我认为有序和速度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巴黎和芝加哥都是在老旧的肌理上快速成长起来的。我们出问题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两方面:第一,从很多文献中看到,建国之初在梁思成时代,城市规划考虑问题是很全面的。但在近三十年对规划师的培养中,弱化了多元性,而把欧美称为规划的一套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体系和我们以形态为主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个建设对内在驱动力了解过少,过分沉醉在物质形态中。第二,早些时候做城市设计,多注重地块整体的关系,而没有关注街道、广场这些外部空间的营造,这两块的缺位造成了快速发展中的品质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