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中心刊物» 第十一期201708» 学术研究201708

袁牧/城市设计变革之道

  城市设计变革之道

  袁牧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

  一、城市设计:从引入推广到反思变革

  在中国城镇化大潮中,城市设计探索与转型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与中国城镇化大潮的起起落落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四个“十年”:第一个十年,城市设计初入国内;第二个十年,内因外因共同推动城市设计本土化;第三个十年,行业蓬勃发展;第四个十年,诸多挑战接踵而来,呈“风起云涌”之势,城市设计变革适逢其会。

  面对行业变革,我们对传统的城市设计进行了反思,归纳为“九重九轻”,即重规划,轻设计;重编制,轻实施;重实践,轻实证;重表达,轻研究;重开发,轻保护;重模仿,轻原创;重自我,轻协调;重设计,轻工程;重执行,轻质疑。

  而新型城镇化背景之下的城市设计,我们需要从以下四个维度思考:

  (1)价值导向。新型城市设计不再是蓝图式的一张图,它应该以人为本,从宜居乐业、公平效率、空间美学、文化传承、活力创新、生态永续等等价值观出发。杨·盖尔在悉尼中心区所做的探索就是从人的视角出发,总结出城市的十二个基本认知点,以此为基础提出九个目标,这些目标主要是围绕着“水绿交融的生态本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城市交通”和“引人入胜的公共领域”这三个角度来展开。

  (2)知行合一。新型城市设计应具有上下统筹的知行理念,而不再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过程。这一理念具备人文关怀,以人的体验感为视角出发,倡导多方沟通协调,研究面向更为广阔的区域,并且善于运用理性的工具手段。例如,在运城的总体城市设计中,通过更加亲人的表达语言,制定没有说教,面向公众的城市认知体系。

  (3)专业构成。在专业上,过去城市设计可能有一点美学修养,会做一些空间设计,但是现在发现城市设计没有那么简单。通常一个好的城市设计会跨多个所,每个所的专业是不一样,有些专业可能很小,但他们一个技术上的作为就能让整个项目大为改观。现在的城市设计已经不再是过去一个精英就可以拿下的,而必须是很多的专业拿出全部力量来配合才有可能完成的事情。

  (4)社会语境城市设计必须要有社会联系,我们国家在空间设计上经历了几个阶段:首先,通过权威来主导空间生产的封建社会阶段;其次,公权主导空间生产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再次,资本主导空间生产的高度市场经济体制阶段,这种状态其实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对于未来的城市设计,我们希望它真正能够实现“人民城市”的状态——在任何一个城市里,未来也许都会形成城市的共同体,它来主导城市的空间和生产。

  二、作为城市公共政策组合的城市设计

  在这个时代,城市设计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城市设计。我们也不能拿着美国人、英国人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做的城市设计来接着做我们的城市设计,甚至是拿着一个已经落伍的城市设计要纳入到我们的法定规划,或者变成法定规划的从属,我们觉得城市设计可以做的更好,它可以作为地方政府或者是城市政府公共政策的舞台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建构一个城市设计,我们姑且叫做新型城市设计,这个城市设计分三个层面。建设部新发布的《城市设计编制指导办法》也将城市设计分为三个层面: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叫做总体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叫做分区层面城市设计;还有一个地块城市设计。而我们所考虑的新型城市设计的三个层面和建设部的这个标准有些差别。

  首先有一个顶层——宏观层面的城市设计。它的任务就是在一个城市社区构建这个城市未来发展的公共政策基础。这个基础很简单,它就是一个政策,一个城市所有人的共识。这里面包括人文禀赋的汇集、城市环境禀赋的凝练,以及城市的领导者和城市生活的所有市民所形成的共同认知,这是建立一个城市公共政策的根本。我们把它跟刚才的城市共同体结合起来,会发现其实我们要形成一个群体的共识,这个共识会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大家都认为是城市未来要实现的东西。我们通过城市的公共政策来落实、实现这个目标。最后发现,如果真的把中间这三个框看成新的城市设计的话,这个城市设计和我们过去的规划,和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是有一定关联的。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宏观城市设计其实就是城市的共同价值观。

  对于宏观的城市设计来说,最重要的是明确事权,它要知道不同层级的政府要做什么事情,要知道政府在城市未来发展目标所能起到的作用有多大,也要明白在目标最终实现过程中,政府、市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各有多大。我们去年所做的一个项目中就用到了宏观城市设计的理念,该项目是作为山西省的城市设计试点来做的。

  中观层面的城市设计实际上是城市空间发展的一个行动指南,而在微观层面上这些城市设计真正要落地,曾经有人说“所有不落地的城市设计都是耍流氓”。对应的在宏观层面,它跟城市规划没有任何的关系,它是所有价值观的凝练,并不是规划出来的某一层级。而现在所有的城市规划,法定规划都对应空间指引层面的城市设计,也就是中观层面的城市设计。但同时中观层面的城市设计除了对应已有的法定规划之外还对应其他的东西。

  我们把中观层面的城市设计作为城市空间发展的指引,这和我们现在做的城市设计很像,更多的是说在设计城市空间领域怎样塑造城市,或者说怎么实现城市的空间发展。同一个城市设计里我们做的成果就是六本书,包括管理规则、管理说明、分区设计、管理指引、实施建议、综合研究和公共宣传,这六个部分又可划分为面向实施主体、面向管理主体和面向公众三个部分。

  我们做了不同的分区管理的办法,我们认为在城市发展中我们所做的控规之前就含有城市设计的理念。大的城市管理有控规就足够了,所以城市设计重点要放在控规管理不足的、以塑造城市未来发展空间为目标的部分。

  但即使做了这样的规划,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些规划还是一张纸,他们不知道要干什么,怎么让他们知道干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告诉政府、告诉开发商、告诉市民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要分几步走。每一步该干的事情是什么?为了干成这些事情需要什么样的部门相互配合,需要投多少钱,哪些钱在前面能省,哪些钱投在后面能省。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空间发展目标。这一条叫做规范城市设计,它不是针对某一个地块,而是针对整个城市的。但是在这一层面,为了让它落地,做的事情都是微观的。当然,我们希望我们做的一些设计能真正的和管控结合起来,城市设计该跟管控结合在一起的就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把所有的城市设计都依附于管控之下。

  (文章来源:清华同衡规划播报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