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中心刊物» 第七期201704» 学术研究

吴晓/城市设计中“前期研究”阶段的本科教学要点初探

  城市设计中“前期研究”阶段的本科教学要点初探

  吴晓1、高源2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1、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2

  1概述

  在五年制的城市规划本科教学中,相对 于三年级的“转型教学”而言,四年级的城市设计教学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研究能力的提升和思路方法的培养,重点是从前期研究、策划分析到概念构思、方案优化和深度表达, 按阶段帮助学生建立起一整套集综合性、系统性和开放性于一体的研究策略和技术路线, 逐步培养起实现职业性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自主能力与合作能力协调统一的多维能力。

  2 相关规划解读

  通过对上位规划、相关设计成果的解读, 分析其优劣和定位,有助于学生明确设计的前提和背景、确定设计研究的课题、重点和目标,寻求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改进策略。

  在解读对象的选择上,需要围绕同一基 地较为全面地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规划成果加以解读,尤其是上位法定规划和一些颇具针对性的专项规划更是解读的重中之重。

  在设计引导和落实方面,主要是通过规 划解读为下一步的设计落实两方面依据:一 是基地的功能定位问题,即回答“用来做什么”;二是基地的设计条件问题,即回答“需要遵循什么”,或者需要在设计中借鉴哪些规划、与哪些规划要求更好地对接。

  在技术方法的应用方面以文献查阅法为主,它作为资料采集的重要方法,往往也是规划研究和城市设计展开的先导。

  3 典型案例借鉴

  在典型案例的选取上,需要强调项目之间功能定位上的类比性,而这又是以基地功能定位的研究为前提的。

  在设计引导和落实上,可以从案例本身获得包括功能构成、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开放空间、绿地系统等在内的全方位借鉴。

  在技术方法的应用上,则主要借助文献查阅法,查阅的对象有第一手文献和第二手文献。

  4 基地现状分析

  将对基地现状的分析作为城市设计教学展开的基础性环节,必须以基于现场踏勘的资料采集为保障,这就涉及实地调研法和问卷统计法两类技术方法。

  实地调研法是一种在自然情境下,通过耳闻目睹的方式,实地收集有关价值、行为和社会过程的定性资料的方法,也可称之为田野研究法。其主要特征为观察型的定性研究,强调实地调研的现场感和反数量化倾向,分析结构性弱。

  直接问卷法在基础资料采集方面具有以下独特优势:第一,灵活性、应变性强。 学生可以当场针对具体的问题做出探讨,并对误解的问题做出解释,或是根据具体情境,对访谈的方式、内容、时间、空间 等做出适当调整。第二,有效度高。学生可以在现场观察回答者的动作、情绪等非言语行为,同时记录其自发性的回答,以此作为调查成果的必要补充。第三,回答率高、完整性好。可尽量保证问卷所有的问题均得到完整回答。第四,独立性强。可以确保回答者意见的独立性,而非受人指示,或由人代笔。

  5 历史沿革梳理

  对于一些历史文化资源较多、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敏感地段,需要以“历史相关性” 为指向,通过历史视野下对资料信息的考据梳理与演化脉络的解析做出综合判断。

  从历史研究的思路来看,既要梳理以时间为纵轴的历史要素空间格局的演变,又要采集和归纳当下同历史文化资源、空间形态、景观风貌等相关的各类资料信息,可以说研究涵盖了动态与静态两条主线。

  在设计引导和落实上,无论是更新改造还是拆建扩建均需建立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之上,在保护现有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更需要从空间形态方面维系原有景观特色,延续相应的街巷剖面和沿街界面形式等尺度、肌理与风貌,以确保基地内新老建筑间的有机对话与协调拼贴。

  在技术方法的应用上,仍以文献查阅法为主,即通过对历史文献的阅读分析,来梳理城市空间环境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和主导方向。

  6 设计构思推导

  设计构思的推导作为前期研究阶段与规划构思阶段之间的承接与转换,实质上是基于相关规划解读、典型案例借鉴、基地现状分析和历史沿革梳理的逻辑性延伸与创造性提升,是作为前期研究的阶段性结论而存在的。

  在表述方法的使用上,构思的演化要以概念化表达为主,在强调阶段性和信息累加特征的同时,尽量采取抽象明晰的图式代替语言,以防语义信息因阶段性推演和逐次叠加而变得混沌冗余、主次难分。

  7结语

  在本科教学中,重视城市设计中的“前期研究”,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规划解读、典 型案例借鉴、基地现状分析、历史沿革梳理和设计构思推导5种方法,获得城市设计的相关判定依据与操作支撑。希望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学习城市设计课程提供参照。

  (文章来源:《城市设计》2016(03)总第005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