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中心刊物» 北京专辑1» 研究1

北京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工作概览

        一、城市设计试点工作框架

2017 年 3 月,住建部印发《关于将北京等 20 个城市列为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通知》,将北京列为全国第一批城 市设计试点城市。为落实住建部的通知精神及工作要求,北京市规土委牵头会同相关委办局及各区政府,以落实北京新 总规为抓手,建立起北京城市设计试点的“一 一四”工作框架,即搭建“一个平台”,探索“一套体系”,总结“四种 模式”,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一)搭建一个平台

通过搭建 “16+X”城市设计试点工 作平台,采用市区互动、经验共享、 试点先行的形式,共同创建新时期城 市设计示范标杆(图 1)。

图 1. “16+X”城市设计试点工作平台

     (二)探索一套体系

探索北京市城市设计管理体系和机 制,搭建各层级城市设计与总体规 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多层次规划的 衔接路径,将城市设计工作贯穿于城 市规划管理全过程,使城市设计与法 定规划同步编制、同期落实(图 2)

图 2. 北京市城市设计管理体系和机制

     (三)总结四种模式

因地制宜地总结出核心区、中心城 区、新城、北京城市副中心四种城市 设计管理模式,结合各区发展阶段, 构建分区管理路径,以创新为引领,积极探索城市设计管理工作崭新局面(图3)。

 

图 3. 四种城市设计管理模式

         二、市级层面:构建管理体系,聚焦公 共空间人性化

       (一)加强规划引领,全面提升公共空 间品质

将街道、滨水空间和第五立面作为公 共空间管理的重要切入点,陆续组织 编制各专项城市设计导则,提升公共 空间设计水平,统一公共空间整治标 准,由市规土委牵头,搭建开放协作 编制平台,引导全社会对公共空间管 理的关注和价值导向(图 4)

图 4. 北京市街道设计开放协作编制平台

同时,将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精细化管 理的重要抓手,探索构建“一机制、 两平台”的长效体系。通过建立公共 空间全过程管控机制、环境建设管理 协作平台和公众参与合作平台,使城 市设计在公共空间的设计、审查、验收、运维、评估等各个环节均充分发 挥引领作用(图 5)

图 5. 北京街道设计公众参与流程

      (二)加强技术探索,分层分类编制城市设计

坚持“专家引领、公众参与”的原则, 深刻解读、规划引导北京城市基调与 多元化。以此工作为基础,有效深化 总体城市设计,并指导各层面城市设 计精细化管控工作,形成了《基调与 多元化总报告》,于 2017 年 12 月举 办“北京城市基调与多元化方案征集 成果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图 6)。

图 6. 北京城市基调与多元化成果展

在深刻解读北京城市基调与多元化的 基础上,各层面城市设计精细化管控 工作有序开展。以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为试点,将城市设计内容纳入土地招 拍挂条件,打造体现城市特色和活力 的空间环境(图 7)。

 

图 7. 城市设计指导下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方案比选

       (三)加强系统梳理,初步构建规划管 理体系

通过开展《北京市城市设计管理体系 及工作机制研究》、《北京城市设计 试点建设评估研究》等工作,北京初 步构建了城市设计管理体系,并结合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和近、远期 重点研究区域,提出重点地区划定和 管理原则(图 8)

图 8. 分级分类重点地区划定

     (四)坚持专家领衔,搭建智库机构协作平台

依托首规委专家咨询平台,正筹备成立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目前已形成 《北京市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工作章 程》。与此同时,通过公开招投标方 式,搭建熟悉北京实地情况、长期稳 定、国内知名的城市设计专业机构智 库。目前共 20 家城市设计单位入选 (图 9-10)。

        三、区级层面:因地制宜,开拓城市设计新局面

       (一)核心区城市设计

首都功能核心区由东城区和西城区构成,总面积约 92.5 平方公里。核心区是北京老城的所在地,拥有大量历史建筑, 城市设计以城市更新、传承历史文化为目标,形成了以环境整治提升为重点的工作特色。

       【东城区:居民共治共管,开展社区营造】

东城区在南锣鼓巷等历史文化街区 风貌保护管控导则的编制工作中建 立了方案公开制度,通过“小巷管 家”、责任规划师等工作模式的开 展,大大提高了设计工作质量和公 众的认可度,使街区面貌焕然一新 (图 10-14)

      【西城区:开展街区整理,划定“成长坐标”】

西城区以“街区整理”为抓手,实现老城提升。通过出台《街区整理 实施方案》、《北京西城街区整理 城市设计导则》和《北京市西城区 街区公共空间管理办法》,开展方 案设计编制、艺术审查和多元主体 评价(图 15-17)

     (二)中心城区城市设计

中心城区包括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总面积约 1285.5 平方公里。区域内既涉及存量用地的更新改造, 又涉及新建项目的成片开发,城市设计类型多样。中心城区以精细化建设管理为工作重点,使城市设计成为解决具 体问题的手段。

     【朝阳区:政企齐心协作,针灸街区顽症】

朝阳区将小微公园的建设作为城 市环境质量提升的抓手,以政府 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共同投资建设, 合作开展街区升级改造。瑜舍花 园整治项目通过有效利用碎片化 的城市公共空间加强社交互动, 鼓励公众参与(图 18-19)

      [海淀区:城市设计结合建设管理,提高落实完成度]

       海淀区在《中关村壹号城市设计》 中,将城市设计作为土地出让和 建设管理环节的结合点,成为海 淀分局“带条件入市”的城市设 计实例。目前该项目已经基本实 施完成,成为北新路的新地标(图 20-21)

            [丰台区:编制“双图则”,城市建设“管之有据”]

            丰台区在丽泽金融商务区的项目 中,将城市设计导则与控规同期 编制,并形成了“控规图则 + 城 市设计图则”的双图则成果,作 为控规组成部分,从而约束建设 单位,并为建筑方案审批提供法 律依据(图 22-23)。

图 22. 丽泽金融商务区城市设计图则

 

图 23. 建设中的丽泽金融商务区

         [石景山区:城市设计编制方作为责任建筑师,长期跟踪服务]

         石景山区在北京保险产业园项目 中,聘请编制单位负责人为责任建 筑师,作为第三方审查主体长期为 片区跟踪服务,一方面与规划分局 共同负责建筑设计方案审查,签发 审查意见;另一方面负责长期跟踪 建设实施,与规划分局、专项指挥 部、市级部门共同验收实施效果(图 24-26)。

      (三)新城城市设计

新城包括包括平原地区新城和生态涵养区新城。相较于中心城,各新城建设用地较为充足,城市设计注重营造优美、 宁静的新城新区环境,以创新管理制度、探索技术方法为工作重点。

[平谷区——凝练“平谷十条”,构筑全区共识]

以“平谷十条”为核心的《平谷新城 建筑风貌设计导则》汇集了多方意 见,使之成为全区对建筑风貌塑造的 共识。也正由于全区对“平谷十条” 的广泛认同,也使城市设计导则得以 顺利落实。自《导则》施行以来,平 谷区已依据导则对全部新建项目进 行了严格审查(图 27)

图 27. 平谷新城建筑风貌设计导则

       [延庆区——出台“总体城市设计白皮书”,统一工作思想]

延庆区通过《“县景合一”景观控 制规划》和《延庆新城总体城市设 计》,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 角度总结形成延庆新城总体城市设 计白皮书。经过广泛推广与学习, 白皮书已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凝结 共识、统一工作思想、指导设计与 施工的目的(图 28)

图 28. 延庆风貌实景

       [房山区——出台城市设计“实施办法”,加强建设管理和完善评估机制]

房山区制定城市设计“实施办法”, 分片区、分层次、分重点开展城市 设计工作,使全区城市设计得到统 一管理,为进一步开展城市设计工 作奠定了基础(图 29-30)

        [门头沟区——出台城市设计设计导则,开展实施情况评估]

门头沟区在出台城市设计导则的基 础上,定期对导则的应用效果开展 评估。

通过科学评估城市设计导则的作 用,客观地了解城市设计导则的实 施效果,从而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了 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等环节 的工作(图 31-32)

       [经开区——城市设计全流程跟踪管理,形成从技术服务到建设管理的无缝衔接]

经开区结合创新规划管理合作方 式,打通从技术服务到建设管理的 全流程跟踪途径,形成城市设计管 理工作的无缝衔接,使城市设计意 图得到了更好的理解和贯彻(图 33)

        [大兴区——政府与区属国企共建规划技术平台]

大兴区以市规划院为技术核心,联 合区机场办、规划分局、新航城公 司,建立规划技术统筹平台,将《临 空经济区(北京部分)城市设计》 以方案公开征集的形式,汇集国内 外多家设计单位力量,并根据城市 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重新 研究,成功优化了控规成果(图 34-35)。

        [顺义区——以城市设计为纲领,稳步推进城市“双修”工作]

顺义区以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为工 作纲领,投入市区两级财政资金, 推进废弃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强 化全域绿色生态空间管控,构建 由郊野公园、农田林网、水系湿地、 城镇组团、隔离绿地等组成的多 层次生态格局(图 36-37)

       [怀柔区——利用城市设计“新技术”,实现老城形态优化]

怀柔区针对现状老城区,探讨在存 量规划背景下城市设计的方法和价 值。在总体城市设计中,怀柔区提 倡在老城区实施小规模、渐进式的 动态织补,通过模拟空间织补场景, 推敲合理的空间尺度和高效的资源 配置(图 38-39)

图 38. 怀柔总体城市设计城市织补场景模拟

 

图 39. 怀柔风貌实景

        [密云区——结合“城市设计”,明确工作重点]

密云区通过将生态控制要求纳入住 宅设计、街道设计、景观设计中, 实现了生态修补的全局管控,通过 对人口和空间特性的理性认知 , 提 出公服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对策 建议,并对重要观测点的视廊进行 了专题研究(图 40-42)。

图 42. 密云风貌实景

       [昌平区——整合资源,探索“校地联动、共治共管”机制]

为解决沙河高教园区存在的封闭管理、各自为政的问题,昌平区将城市设计作为多方对话平台,探索“校地联动、共治共管”的机制,打破 高校的实体围墙和心理围墙,使沙河高教园成为了我国首例开放性大学城(图 43)

      (四)副中心城市设计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约 155 平方公里,外围控制区即通州全区约 906 平方公里。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为国际 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图 44-45)。

       [副中心: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未 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打造立体复合的设施 服务环,构建以人为本的综合交通 体系,建立绿色低碳和节水节能的 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公平普惠 的民生服务体系,形成多元共治的 环境综合治理体系,健全坚韧稳固 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智能融合的 智慧城市,实现城市副中心更高质 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 续的发展。

        四、结语

北京在一年的城市设计试点过程中, 对住建部提出的“创新管理制度、探索技术方法、传承历史文化、提高城市质量”四方面内容开展了探索和实践,城市设计已在规划管理工作中逐渐发挥了作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与此同时,北京的城市设计探索才刚刚开始,依然有诸多不足。下一步, 我们将在住建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指导下,继续向其它兄弟城市汲取经验、共同探讨,不断总结,朝着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伟大目标,奋发前行。

(本文节选自《北京城市设计试点城市》 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