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中心刊物» 第十一期201708» 学术研究201708

吴良镛/城市设计的问题所在

  城市设计问题所在皆是

  吴良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院士、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教育家

  1. 城市生活中的种种现象

  目前,我们的城市建设大都忽视城市设计工作,因而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也影响城市空间和个体建筑物的艺术效果。只要我们在 日常生活中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不少这类现象。在这里举几个例子:

  (1)许多城市建筑群缺乏完整统一的艺术面貌,这是显而易见的,也是群众经常议论的。例如20世纪50年代人们把西长安街上的民族宫一一民族饭店一一水产部大楼建筑群称作刘、关、张。因为这三幢建筑一幢是白色的,一幢是土红色的,一幢是灰黑色的,无论从色彩上还是休形上彼此都很不协调。又如中国美术馆、民航大楼、华侨大厦建筑群也是一个例子,三幢大楼彼此很少有呼应之处,有人说美术馆像在“立正”,民航大楼在“稍息”,华侨大厦则在“向右转”。处于十字路口上的这三幢建筑就建筑设计本身来说都不错,但就是“说不到一块儿”,没有能形成完整的和谐的空间环境。最近又听说在十字路口尚未改建的一角,将要再盖一幢“向上跳”的大房子。这种方案如果实现,这一建筑组群的形象就更 热闹了。

  (2)街道、广场(甚至是重要的街道、广场)上缺乏必要的休息场所。例如,在天安门广场,无论行人与漫步者,都很难找到歇脚的地方,有人索性坐在观礼台的栏杆上或马路沿旁。同样,在北京火车站前广场,人们只能坐在地上或行李提包上。前些时我到东北一个城市去,住在一所高级宾馆里,宾馆前中心绿地中有花、有草、有水池,甚至还有抽象雕塑,但就是没有给人坐的地方,于是许多人只好坐在金属栏杆上。这些看起来似是小事,但让人感到极不方便,也很不雅观。

  (3)城市中缺乏茶座、茶馆一类的公共交往场所。老舍的《茶馆》给大家的印象是很深的。《茶馆》除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经济状况、风土人情之外,也告诉我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当时城市中还有这样一种茶馆,作为人们日常的交往场所。可是在北京,目前这类场所几乎全都消失了,其他城镇中,剩下的也不多了。是现代生活不需要这类场所吗?还是说已经有别样的场所来代替它们了呢?都不是。

  (4)在我们的城市中,用地很紧张。不少单位竞相“圈地”,或规划设计上的原因,造成用地上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用地却“节约”得很不合理。如幼儿园、中小学校的活动场地常常得不到保证。正如金经昌教授所说,我们的幼儿园是“有幼儿而无园”,小孩由绳子牵着,由阿姨带着在街上走。在北方城市中不少居住区密度过高,甚至不能满足合理的日照标准。公共活动场地极少,一些老人、成人每每在马路的灯光下或人行道上打扑克,如此等等,能说是合理的吗?

  (5)在旧的居住区改造中,我们对社会学因素考虑得很不够。电影《夕照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方面的问题。这部电影描绘了一处快要被拆迁的大杂院里的生活,将居民们的喜怒哀乐描绘得有声有色。旧夕照街居民们看到旧的、为他们所熟悉的院落被夷平的时候,仿佛若有所失i而当人们搬进新的公式住宅大楼后,原来那种熙熙攘攘、温情脉脉的邻里生活不复存在,人们之间的有益的社会交往也大大减少了,这又是为什么?

  以上所举,不过是几个小小的例子而已。我们在各地都能碰到这类问题。有的问题看来似乎无关大局,却每时每刻都在给广大群众造成不雅观、不方便、不舒适的种种感受,因而不能等闲视之。这类问题所在皆是,却并不都是“锦上添花”,确实有着大量的“雪中送炭”工作要做。作为一个居民,要求自己的住房周围环境安静一点,附近有公共活动场所,适当的绿地和开阔的空间,小孩上学的地方近一点,不要穿大马路,购物方便一点等,这些决不能算非分之想。这一类的问题似乎很简单,实际上包含着十分复杂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如居民区的邻居交往、活动问题,大量沿街设店等现象,都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有些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问题,但建筑与规划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从规划建设的角度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2. 城市中1/3~1/2用地上的公共空间缺乏认真设计研究

  对众多的公共空间里的研究或设计工作,一般说来,我们的建筑师或规划师并没有认真下功夫。而在整个城市结构中公共空间用地所占比例却是相当大的。大多数城市中道路及其他空地用地占城市建成区总用地的30%~50%。北京市规划(2000年)中市政用地(包括道路广场、河湖、对外交通、市政场站)与绿地及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共约37.5%,这些空地的组织、设计得如何,不仅极大地影响市民的生活,也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在我们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中,不仅要重视建筑物等“实”的部分的建设,还要在设计工作中探讨城市中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间亦即城市空间中这种“虚”的部分的形态问题(negative form),重视这方面的设计问题。而城市空间的组织与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城市的景观。

  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情况是,建筑师只管房子,市政工程师只管马路,园林师只管种树修公园。但是房子加马路等并不能取得良好的环境。英国大百科全书在“城市设计的失败”一题中指出:“华丽的建筑、桥梁的例子不胜枚举,可是美好的环境却不易找到,尤其是近代的例子。规模不大,舒适、实用而美观的居住区到底是少数,而造型特别出色,有规划的大型居民点就更少。有规划,但丑陋不堪、不适于居住的小区,不像样子的城市交通,灰溜溜的市区和杂乱的工业区在各地都可以见到。”当然这涉及什么是良好的城市形象,关系到依据什么原则来建设我们的城市,以及诸多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等问题,很复杂,短短数语也说不清楚。我今天要强调的是,在我们的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中,还有一个被忽略或不为人们重视的领域这就是城市设计。

  讲到这里必须要阐明什么是城市设计。对一个事物下一定义本来总是难事,但不妨先借用已有的解释:“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适的处理和艺术安排”(《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城市设计与建筑学及城市规划有密切的关系,工作对象可以是一栋房子的立面,一条街的设计,或是整个城市或地区的规划。简言之,城市设计是有关城市化地区的形态(form of urbanized areas)的学科“(A. J. Catanese: 《城市规划引论》)、城市设计是“城镇的建筑学”(Architecture of Cities and Towns) (P. D. Spreiregen)、“城市设计的关键就是在于如何在空间安排上保障城市多种活动的交织。”(K.林奇)、“城市设计是工商业、政府开发、规划与设计领域的广义综合。(《建筑论坛》,1973年11月)。从以上所引的立论中,可知城市设计的定义还很纷纭,但我们不难从中得到综合的概念。

  (文章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