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中心刊物» 第三十二期» 学术研究32

强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引领作用

强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引领作用

肖金成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

城市和城镇是工业化、城镇化的载体。促进区域的健康发展,就要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城市和城镇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工业化过程逐步发展起来的,有些城市由于区位、资源条件好或者由于历史的机遇而发展成为大城市、特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对区域发展起着辐射和引领作用。

但一个区域不能仅靠一个大城市,如果过度集聚,也会产生“大城市病”。我国有的地区存在大城市过大、小城镇过多、中等城市发育不良的现象。应在城镇化过程中,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工协作、以大带小。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推动一些中心城市地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城市群是一个特定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城市聚落形态。由于一些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对周边城市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城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先是产业的分工,后是功能的分工,一些区域性中心城市蜕变为功能性城市,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区域经济学者把这块区域定义为城市群。

这就是说,城市群不是一群城市,所谓城市群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由相当数量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城市形成的城市集合体。其基本条件是有一个以上大都市、便捷的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此外城市群的各个城市分工要明确,功能要互补,才能减少恶性竞争,才能加强合作,才能发展成为一体化的具有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城市群。

根据城市群的概念,我们曾做过一个测算,我国已经形成的十大城市群中,经济总量占全国的60%以上,但人口的比重仅占30%多,造成了区域之间人均GDP的差距。同时发现,在城市群里,很多城市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附近的嘉兴、绍兴,苏中地区的南通、泰州、扬州、淮安,城市规模不大。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珠海、中山、江门、惠州的城市规模也不大。京津冀城市群中,廊坊、保定、邯郸、秦皇岛的城市规模也不大。随着产业的聚集,人口也会相应聚集。也就是说未来我国的人口要向城市群聚集,这样才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之所以对城市群进行规划,是要加强城市间的合作,减少恶性竞争,消除行政藩篱,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都市圈以大都市为核心,因为大都市的人口多,规模大,质量高,所以辐射半径就大。根据辐射半径画圆,这个圈域叫都市圈,都市圈的扩大也是自然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大都市的辐射半径在100公里左右,高速公路上汽车行驶时间1小时左右。

每一个城市都会对外辐射。随着城市的规模扩大、质量提高,对外辐射的半径也在扩大。规模不大时叫城市圈,城市规模大,就成为都市圈。

都市圈的理想场景,应该是随着大都市的辐射带动,现代服务业在核心城市集聚,制造业扩散至外围地区。核心地区依托外围地区获得持续繁荣,外围地区通过参与分工实现发展,由于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的分工使得都市圈均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有大都市就一定会有都市圈,只是有的辐射半径大,有的辐射半径小;有的大都市带动力强,有的带动力弱;有的受制于行政分割,人为地割断了区域的联系。应通过规划和政策,消除行政藩篱,增强都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有的大都市规模增长越来越快,极化效应仍在发挥作用,而辐射效应却不明显。应采取措施,减弱极化效应,增强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包括城市和农村发展和繁荣起来。

为此,《重点任务》提出:探索建立中心城市牵头的都市圈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加快推进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支持建设一体化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符合土地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都市圈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地区调剂。

(文章来源:《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