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中心刊物» 第十九期201804» 学术研究201804

杨俊宴、程洋:城市设计数字化谱系构建及要素转译

  城市设计数字化谱系构建及要素转译

  杨俊宴1、程洋2

  东南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建筑学院教授1,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副总架构师2

 

  城市设计成果的数字化谱系构建是一个包含多种设计目标、基于不同空间尺度的体系构建过程。根据城市设计的人文、社会、空间内涵和要求,数字化谱系构建的城市设计目标包括以人为本、文化传承、永续发展、开放空间等。从这些核心要求出发,以不同的规划尺度和角度,对一个完整的城市空间形态进行逐级拆解与组织,形成多层级、多种维度的数字化空间网络谱系。

  1 数字化谱系构建

  数字化谱系构建的城市设计类型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总体层面、片区层面和地段层面,其中每个层面对应不同层次的城市设计并各自包含完整的形态体系。通过数字化谱系的构建,可以对城市设计内容进行多维度解构,并将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转译为管理语言。

  在总体层面(即总体城市设计层面)主要考虑城市宏观尺度的整体结构及特色意图区落实,结构性要素涵盖城市的线性空间、面状空间和点状空间,一般包括设计边界、道路、轴线、廊道、平面分区、三维分区、特色意图区、景观点、观景点等(赵勇伟,等,2010)。空间性要素涵盖城市的形态、功能、等级、类型,一般包括城市范围地块划分、建筑标志物、城市重点开放空间、综合交通等。

  在片区层面(即片区级城市设计层面)主要考虑城市中观尺度的片区结构及具体意图区落实,结构性要素一般包括片区道路、轴线、廊道、特色意图区、开放空间等,空间性要素一般包括片区地块划分、片区内部重点开放空间、综合交通等。

  在地段层面(即地段级城市设计层面)主要考虑城市中微观尺度的街道结构及要素落实,结构性要素主要包含街道空间、开敞空间及标识节点,空间性要素一般包括地块内部地块划分、建筑标志、地下空间、综合交通等。

  上述城市设计目标与类型是城市设计数字化谱系构建的基础原则,它们将保证全面客观系统地构建数字化谱系,将城市设计成果完整转译为数字化要素。三个层面互相协调,宏观层面对下级层面起整体指导与调控作用,微观层面不仅落实上级层面的结构和要素要求,其空间和结构特征也能及时向上层反映并使之作动态调整。

 

  2 结构要素转译

  结构性要素集山水骨架、都市骨架、文化骨架于一体,从城市的线性空间、面状空间、点状空间进行梳理,并提供宏观、直接的规划引导与管控,有利于决策者洞悉整体结构、把握重点意图区。三类骨架包含的要素可转译成各自内部的城市管控语言,并形成结构体系。

  (1)山水骨架要素转译

  山水骨架包括城市的山水格局、生境网络和公园绿地等。山水格局从城市整体的山水布局出发,将山和水分布特点转译为数字化平台上的面状要素,形成数字空间上的框架体系。生境网络包括生物生活的环境,将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栖息地如森林、绿道、河流等转译成数字化平台的面状、线性要素,形成生态的空间体系。公园绿地体系主要由城市的公园和各类绿地组成,并将其转译成面状和线性要素。

  (2)都市骨架要素转译

  都市骨架包括城市的公共中心体系、骨架轴线体系、道路交通体系、轮廓眺望体系和空间标识体系。公共中心体系将城市不同职能与等级的公共中心转译成数字化平台的结构点要素,并结合线性的发展轴带形成整体网络体系;骨架轴线体系在公共中心体系的基础上,融合主要道路、廊道等,形成主要由线性要素组成的网络体系;道路廊道体系梳理了城市的主要道路廊道以及重要交叉口位置,将其分别转译为线性要素及点状要素;轮廓眺望体系从城市天际线出发,将设计要素转译为眺望点、观景视廊等坐标要素;空间标识体系基于城市的可视域分析,由分析形成的逻辑线和点转译成空间网络体系。

  (3)文化骨架要素转译

  文化骨架包括城市的文化风貌体系、游憩活动体系和观览展示体系。文化风貌体系主要面向城市的文化风貌分区,将分区转译成面状要素,同时发掘城市的文化纽带并将其转译成直观的线状要素。游憩活动体系主要由城市的滨水道路、绿道组成,将其转译成数字化平台的线性要素,此外城市的各类广场转译成点状要素。观览展示体系策划或由已有的观览游线转译成线性要素,由城市的标志性节点转译成点状要素。

 

  3 空间要素转译

  空间性要素聚焦于城市设计的中微观尺度,包括道路街巷、街区建筑、开放空间三种大类型(简称为街、坊、场)。三者侧重于城市设计空间形态的不同方面,又互相联系,共同组成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基本构成。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细分城市空间形态要素,形成中类和小类要素。通过这种逐级细分的层级体系,逐步将城市设计的三维蓝图转译成数字化管理的基本要素,在提高精度的同时,使决策者能有直观的感受,从而对街道、界面、形态、边界等层面进行全方位和全尺度的把控。

  (1)街:道路街巷要素转译

  道路街巷要素转译包括临街设施、快慢分区、界面虚实、贴线控制、绿化景观等方面。街道是城市最具有活力的空间之一,其规划管控更多地面向重点建筑和界面控制。临街设施指的是临街重点建筑如医院、小学等,针对不同设施类型的管控要求,转译成线性要素和文字。快慢分区控制街道的快速交通与慢行交通,以线性要素和文字展示。界面虚实、贴线控制针对街道界面的节奏感和贴线率,保证临街界面的连续性。绿化景观主要针对街道绿化、防护绿地等,将其转译为线性要素。

  (2) 坊:街区建筑要素转译

  街区建筑要素包括街坊退线、基准高度、街坊色彩、建筑色彩、高层屋顶和街坊开口等方面,对街区强制性要求和空间形态建议提出了具体的规划管控。街坊退线主要依据建筑退道路红线(特殊地段如防护绿地或者需要拓宽人行道、绿化带宽度另外注明),将退线要求转译成数字化平台上的线性要素和文字标注。基准高度指的是该街区的建筑高度控制,并对部分标志性建筑进行单独注释说明,转变传统控规单一高度控制方式,将其转译成面状要素和文字标注。街坊色彩和建筑色彩对街区和建筑的色彩进行控制及引导,并在数字化平台上模拟实际效果。高层屋顶主要针对建筑风格,基于不同文化风貌分区或者特定历史风貌分区内的高层建筑屋顶应有相应的调整与控制,在数字化平台中以模型展示及文字标注展示。街坊开口控制街区沿街面的道路开口,将禁止开口界面转译为线性要素。

  (3)场:开放空间要素转译

  开放空间要素转译包括出入口、视廊、软硬地、植被等方面。出入口设置将开放空间的建议入口位置转译为点状空间要素。视廊指的是视线通廊控制,为强制性控制内容,在数字化平台上以线性空间展示。软硬地指的是开放空间的地面材质,一般以绿地和硬质铺地区分,在数字化平台中以纹理和文字展示。植被控制面向开放空间的植物类型,可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进行分类,在数字化平台中通过建模和文字标注展示。

 

  (文章来源:《城市规划学刊》2018#2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