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中心动态

北京建筑大学举办哈德良长城与中国长城展示及阐释学术会议

10月5日下午,由我校与北京市文物局联合主办的“哈德良长城与中国长城展示及阐释学术会议”在我校西城校区隆重举行。我校党委书记姜泽廷、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英格兰遗产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查尔斯·史密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所长吴炎亮出席会议并致辞。英格兰遗产委员会马特·奥克利教授、托尼·威尔莫特教授,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罗伯·克林斯博士,天津大学张玉坤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冯潇副教授,北京建筑大学汤羽扬教授分别做大会主旨报告。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北京市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长城小站研究人员以及我校师生代表共计80余人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张大玉主持。

与会嘉宾视频连线画面

本次会议主会场是我校西城校区,并通过ZOMO视频会议与英方专家进行线上交流,同时,2000余人通过线上方式观看了网络直播。

姜泽廷致辞

姜泽廷代表学校向出席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姜泽廷指出学校在建筑遗产保护领域优势特色突出,研究团队长期专注于万里长城的保护研究,相关成果得到行业的高度肯定。此次会议作为2020年北京长城文化节主要活动版块之一,对于挖掘长城文化内涵,加强中英两国学术对话,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查尔斯·史密斯致辞

查尔斯·史密斯谈到,中英两国通过多年的交流,构筑了紧密学术合作关系。中国长城与哈德良长城都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英方非常希望和期待能够有更多机会与中国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吴炎亮致辞

吴炎亮认为,本次学术活动将进一步促进两国长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经验的交流合作,切实提升中英两国乃至国际学术领域关于长城保护工作与管理水平,并推动长城保护与研究工作的高品质发展。

陈名杰致辞

陈名杰指出,中国长城保护举世瞩目,长城保护与利用工作承载着社会各界的热切期望,是一项与全中国人民息息相关的国家工程。“中英双墙对话”意义重大,今天参会的很多领导和专家都是长城保护领域的资深学者,希望诸位能够持续参与中英长城保护与研究工作,共同为这个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描绘出新的蓝图,贡献新的力量。

主旨报告与提问环节

在主旨报告环节,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山姆·特纳教授主持了英方专家的主旨报告。马特·奥克利教授报告题目为《哈德良长城地貌景观航测勘察》,他提到,英国航空摄影应用于发现和记录考古遗址的历史已经超过了100年。这些档案为遗产的管理和系统阐释提供了宝贵的资源。目前以“景观航测勘察”为手段,通过监测与图解识图,为哈德良长城新增了2748处遗址记录,丰富了806处现有遗址记录,这些数据还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共享。

托尼·威尔莫特教授以《伯多斯沃尔德墓地发掘与哈德良长城上的逝者》为题,介绍哈德良长城最新考古研究成果。伯多斯沃尔德遗址显示了墓地与要塞、定居点和哈德良长城的位置关系。借助此项研究对于探讨北方的军葬传统、丰富拓展哈德良长城遗址价值等均有一定意义。罗伯·克林斯博士以《哈德良长城的社区参与》为题,从价值、反馈、资源配置、行动、定位、连续性等方面介绍了关于公众参与维护哈德良长城的主要方法与实施路径。

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杰教授主持了中方专家的主旨报告。张玉坤教授报告题目为《明长城:一个庞大的系统》,介绍其率领的长城研究团队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并通过视频,向与会人员展示了他和团队正在开展“明长城全线图像与三维数据库建设”项目中的阶段性成果。

冯潇副教授以《用风景唤醒长城》为题,从生态修复区、核心保护区、旅游服务区、发展协调区等四个层面对大同古长城文化遗产廊道项目成果进行介绍。汤羽扬教授报告题目为了《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长城价值阐释与展示》,她认为对长城价值的不断认知是长城保护发展工作的核心理念,并强调加强公众参与,对实现长城保护发展工作的全民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主会场

在主旨报告环节,山姆·特纳教授、张杰教授分别组织了问答环节。中外双方嘉宾围绕会议议题和专家报告,从长城展示与游览路线、长城地理数据处理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交换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