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中心动态

【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北京建筑大学举行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建设成果推介会

11月21日上午,在2020(第五届)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期间,学校举行北京建筑大学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建设成果推介会。围绕大会刚刚发布的《北京建筑大学服务首都功能定位行动方案(2021—2025)》,向媒体推介学校在城市历史街区改造、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党建引领社区共建、重点地区保护复兴、老旧小区有机更新、首都规划历史研究、建筑学城市设计方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典型成功案例。副校长张大玉出席推介会。推介会由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魏楚元主持。

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建设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新闻广播、人民网、中新网、中国网等在内的30余家新闻媒体到校进行采访报道。

张大玉向新闻媒体介绍了《北京建筑大学服务首都功能定位行动方案(2021—2025)》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老城整体保护与更新、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韧性城市与防灾减灾、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与更新、绿色建筑与现代装配式结构、地下空间开发与应用、城市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城市体检与精细化管理、城乡融合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十个行动计划的工作方向和具体任务进行了详细解读。

我校建筑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汤羽扬教授重点介绍了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历史城市保护与发展创新团队开展的北京市西四北街区整理与复兴城市设计、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福祥胡同四合院整治工程设计、北京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价值发掘研究三个项目。她说,围绕《行动计划》将继续开展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的评估和监测、文物建筑的普查、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保护规划以及长城遗产保护和利用等工作。

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雪华介绍了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办,我校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组织策划,联合开展的“小空间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行动计划”的情况。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奇教授介绍了《北京西城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编制过程、西什库街区更新、延寿街街区的更新项目,以及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公共服务改善为抓手,以产权问题、住房问题、老龄化问题、邻里交往问题、厨卫厕浴问题等老百姓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突破口,实现老城街区更新从共生院落到再到完整街区的城市共生新模式。

北京建工设计研究院院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边志杰介绍了我校自2003年起参与前门地区保护复兴工程的研究与实践。重点介绍了前门大街、鲜鱼口、大江胡同、草厂历史文化保护区、三里河绿化景观等重要街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设计工作,通过整体保护、街区联动、环境景观提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商业街,文化体验式消费街区汇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领军品牌。

北京建筑大学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国宗介绍了我校组成多学科联合攻关团队,系统研究老旧小区改造中的难题,构建了三重驱动老旧小区有机更新体系,实现物业长效机制,创新完善基层社区治理。他说,“我们在北京市石景山老山东里北社区应用三重驱动体系,建立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八步法,项目效果良好,获得了当地居民的好评。”

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浩教授介绍了他对共和国成立初期首都规划历史的研究成果,研究中发现了大批珍贵的档案史料,揭开了许多历史谜团,梳理了首都城市规划发展的基本历程,对未来首都规划工作提供了借鉴。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务副院长金秋野教授简要介绍了建筑学院的发展历史、人才培养特点和成果、特色优势学科以及自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发布以来,建筑学院服务首都城乡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此外,他还介绍了“2020北京建筑大学七校联合城市设计学生交流工作营”的情况。

近年来,学校发挥建筑遗产保护、城乡规划、城市设计等学科及科研优势,助力北京彰显古都文化风貌、全力服务保障首都功能、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体现了北京建筑大学在服务首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的责任与担当。参会媒体记者针对2020(第五届)北京国际设计大会及推介会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采访。相关报道已于当天开始在各大媒体陆续刊发,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