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通知公告

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2019年度课题申报通知

  一、指导思想

  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2019年度课题申报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把握北京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点任务,服务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服务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课题研究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发挥北京市高精尖中心资助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为我国城乡建设行业和北京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二、课题来源

  2019年中心依据三大研究领域(即,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有机更新研究、绿色城市与绿色发展研究)并结合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拟定了一批重要选题条目纳入《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2019年度课题指南》,申请人可结合自己的学术专长和研究基础选择申报。除中心拟定选题外,申请者也可依据中心三大研究领域及自身学术专长自拟题目申报。

  本申报通知所附《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2019年度课题指南》条目分为具体条目(带*号)和方向性条目(未带*号)两类。具体条目的申报,可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方法和侧重点,也可对条目的文字表述做出适当修改。方向性条目只规定研究范围和方向,申请人须据此自行设计具体题目。此外,只要符合《课题申报通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中心接受申请人根据研究兴趣和学术积累申报自拟课题。自拟课题与按《课题指南》申报的选题在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立项指标、资助强度等方面同样对待。无论是按《课题指南》拟定的选题还是自拟课题,课题名称的表述须科学、严谨、规范、简明,避免引起歧义或争议。

  三、课题研究导向

  申报课题须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着力推出体现建设行业“高精尖”水准的研究成果。基础性研究要密切跟踪国内外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前沿和动态,着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应用性研究要立足建设行业发展迫切需要,并着力聚焦北京市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力求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

  四、课题申请人条件

  申请人须为北京建筑大学本校在编教师或本校博士后研究人员;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申请人可以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吸收校外研究人员(含境外人员)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工作;申请人同意同期从事学术专长领域内中心各类应急性课题的开展。

  五、课题申报的其他限定性要求

  为确保申请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课题研究,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2019年度课题项目申请作如下限定:

  1)课题负责人限申报一项课题项目;课题组成员同一年度最多参与两个课题项目申请;在研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项目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一项本年度课题项目申请。

  2)重点课题推荐设立“1+2+N”的团队模式,即一个负责人,两个核心研究骨干,其他人员数量不限;一般课题推荐设立“1+1+N”的团队模式,即一个负责人,一个核心研究骨干,其他人员数量不限。

  3)在研、未结题的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课题项目的负责人不能申请新的课题项目。待结题后,对于高质量完成科研任务的课题负责人未来申报中心课题给予优先资助;对于优质项目,在结题后如又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经审批后中心亦可给予持续性追加资助。

  4)凡在内容上与在研或已结项的各级各类项目有较大关联的,须在《申请书》中详细说明所申请项目与已承担项目的联系和区别,否则视为重复申请。

  5)凡以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中心年度课题项目的,须在《申请书》中注明所申请项目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的联系和区别,申请鉴定结项时须提交学位论文(出站报告)原件。

  六、课题资助额度

  原则上,重点课题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一般课题支持经费不超过40万。申请人须按照中心相关办法和要求,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并按照经费预算组织实施。

  七、课题完成时限

  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2019年度资助课题的完成时限,基础性研究时限3年,应用性研究时限2年。

  八、课题负责人的权利与约定义务

  课题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要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结项成果形式原则上须与预期成果一致;获准立项的《申请书》视为具有约束力的资助合同文本。

  接受资助后,课题负责人可以经学院同意后列为中心全职研究人员,由中心起薪,课题负责人原来由人事处发放的基于2018年新聘任岗位级别的绩效原则上按照50%继续配发给学院,学院可以统筹使用;课题负责人主持一般课题项目个人绩效上浮20%,主持重点课题项目个人绩效上浮30%;课题负责人聘任酬金不占课题经费额度。

  作为中心全职研究人员的课题负责人由学院进行教学考核,由中心进行科研考核。

  九、课题申报与评审程序

  申请人需在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网站(http://udc.bucea.edu.cn)“通知通告”中下载并填写申请书,并于2019年8月20日前将加盖公章的申请表PDF版发送至指定邮箱(udc@bucea.edu.cn);加盖公章的申请表原件一式三份请于2019年8月25-27日报送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办公室(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科研楼102室,联系电话010-68322519,邮编100044),逾期不予受理。

  中心将组织同行专家对全部申报课题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报中心主任工作会审议通过后,经公示无异议,给予立项。

  

  附:《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2019年度课题指南》

  1.空间治理体系下的城市设计变革与创新研究

  2.新城市科学背景下的未来城市设计方法研究

  * 3.新兴城市计算技术支撑下的可持续城市形态规划与设计研究

  * 4.大数据与智能技术支撑下的城市空间发展决策系统研究

  * 5.动态渐进式智能城市设计及其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

  * 6.城市设计三维可视化关键支撑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 7.基于北京社会经济背景的城市设计导控体系构建与实施方法研究

  * 8.北京城市设计实施评估与优化策略研究

  9.“TOD”模式下的立体城市开发研究

  * 10.交通枢纽与城市交通一体化研究

  * 11.城市混合功能结构与城市活力空间营造研究

  * 12.地下高铁车站的空间模式和技术路线研究

  * 13.地下换乘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14.地下城市街区营造难点和技术策略研究

  * 15.开放型地下空间的安全和防灾体系研究

  16.生态环境语境下的城市文化空间创新研究

  * 17.生态海绵与雨水安全设计研究

  * 18.地下空间与生态景观互动研究

  * 19.文化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融合研究

  * 20.图书馆地景空间体验性研究和技术策略研究

  * 21.博物馆开放性展览空间体系研究

  * 22.地景式地铁站空间研究

  2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关键技术方法研究

  24.传统村落与民居保护理论与技术研究

  25.建筑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和修复修缮技术研究

  26.大遗址保护与展示研究

  27.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设计研究

  28.应对气候环境的绿色低碳城市发展研究

  29.现代夯筑工艺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0.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建造关键技术方法与创新研究

  31.建设工程全过程咨询及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 32.住建部及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章立法评估与修订建议研究

  * 33. 住建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方法与运行机制研究

  * 3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工程法律与标准研究

  * 35.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智慧城市管理路径研究

  * 36.北京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研究

  * 37.北京市老旧楼房拆除重建工作方案研究

  * 38.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创新研究